小型恒溫恒濕試驗機廣泛應用于電子、醫藥、材料及質檢等領域,用于模擬特定溫濕度環境以評估產品性能或穩定性。為確保測試數據的準確性和合規性,定期校準并建立有效的計量溯源鏈至關重要。
校準的核心在于驗證試驗機在設定點下實際腔體內溫濕度的偏差、均勻性和波動度是否符合標準(如JJF 1101-2019《環境試驗設備溫度、濕度校準規范》)。校準通常采用經國家計量院認證的標準溫濕度傳感器(如高精度鉑電阻溫度計和電容式濕度傳感器),將其布置于工作空間內多個測點(一般為9點:中心+8角),在典型工況(如25℃/60%RH、40℃/90%RH、-20℃等)下連續記錄至少30分鐘至數小時的數據。

關鍵校準參數包括:
1.溫度偏差:各測點平均值與設定值之差;
2.溫度均勻度:同一時刻各測點較大值與較小值之差;
3.溫度波動度:單點溫度隨時間的較大變化范圍;
4.濕度偏差與均勻度:同理,針對相對濕度指標進行評估。
值得注意的是,小型試驗機因容積有限,傳感器布放空間受限,需避免遮擋風道或緊貼內壁,以免影響氣流循環導致測量失真。同時,校準應在設備穩定運行至少30分鐘后開始,確保系統達到熱平衡。
在計量溯源方面,所用標準器必須具備有效的檢定或校準證書,且其量值較終可溯源至國家或國際計量基準(如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NIM)。實驗室應保留完整的校準原始記錄、不確定度評估報告及設備履歷,以滿足ISO/IEC 17025或GMP等體系審核要求。
此外,建議用戶根據使用頻率和環境嚴苛程度制定校準周期(通常為6–12個月),并在設備搬遷、重大維修或測試結果異常時進行期間核查。
綜上,科學規范的校準與可靠的計量溯源不僅是保障小型恒溫恒濕試驗機性能的基礎,更是確保產品研發、質量控制和法規合規性的關鍵環節。